这里打算在网站新开一个日记的tag,这一系列文章都是类似日记的形式,里面很多暴论,用来练习中文,读者别往心里去。之后每个月初我都会上传上个月的合集。
本合集效仿皮石老师的日记,不过我没皮老师那么有文采。这个并非每日一记,因为如果宅在家学习,就没啥生活方面好写的。有的月份可能几乎每天一记,比如这第一次发布的六月日记,因为赶上毕业季加上string-math,后面的月份可能一个月也没几次。要是生活记得多说明在摸鱼,如果学习思考方面记得多说明我最近书和论文读不懂🥺
6月1日至6月21日在武大享受最后的毕业前时光
2025-06-02
今天看完了eva旧TV版,后面有时间T可能继续看旧剧场版和新剧场版。老师说旧TV版我没看懂后面那些意识流之类的,就跟我当年看2001太空漫游一样不知道在讲啥。后面看了点网上的解读才慢慢明白。可能是经费不足TV版本身后面就没咋具体画了,后面看剧场版我应该就懂了。另外,我确实就是CP厨,而且还是真香党,所以对我来说我很能接受TV版最后一集补完真嗣时候的那段一片祥和的世界。真香成为青梅竹马,痞子给真香党发糖,真的好。Anyway,这作品不同人有不同解读的方式,虽然我是真香党,但我只是单纯喜欢明日香(傲娇女主谁不爱)并且因为真嗣是男主,并不代表我能代入真嗣喜欢男主之类的。这片子至少TV版男主完全无法让我共鸣,感觉就很懦一人。总之明日香宇宙第一!
2025-06-03
沉浸在明日香在eva中一直被刀无法自拔,决定不看eva去看店恋爱日常番,然后就打算看艾莉同学,看之前没看评分。只能说剧情老套但还能接受,但是也就前几集可以,后面我完全开倍速看完的,无聊至极还没有任何逻辑。第二季多来点日常感觉还不错,要是跟第一季一样还想着推你那个傻鸟学生会主线那还是算了吧,只能在屎里找米属于是。
2025-06-05
負け!負け!負け!負け! 負けけけけけけけけけけ! 看完败犬第一季,目前观感还不错,只要接受了男主是顶级龟男加自闭就好了。非常期待第二季,希望明年年初能看到。败犬轻小说出到第八卷了,但轻小说纯文字给我的刺激感远不如动画。后面的剧情我了解了一下,八奈見防守的还是太过了一点,完全不进攻,第八卷直接差点让老马抢走了,只会在后面说点「不要偷跑」这种极度绿茶的话。希望第九卷老八反守为攻,剧情虽然俗套但我喜欢。之后或许可以看看轻小说学日语,毕竟爽文算很简单的阅读了。
2025-06-07
今日凌晨,我再一次读完了陈省身的微分几何,还剩下一章古典微分几何和一章Finsler几何没有看,目前没有较大的motivation。为什么要读一遍?因为物理人的微分几何大多数就是分量表示爱因斯坦求和约定算算算而已,所以我一直对自己的微分几何水平没有多大把握,这次抽机会又读了一遍。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在排版上,主要是有些时候上下标不错开,这个很多时候对计算和理解是致命的,上下文稍不注意就理解错了,因为这本书涉及到很多矩阵形式的运算,所以上下标错开写表示哪个指标在前作为矩阵的行,哪个在后作为列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缺点就是第一章,没错,这本书其实最打击我的是第一章,后面章节看起来其实会容易不少,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大三上学期上课用,第一章定义切空间之类的是用函数芽先定义余切空间然后对偶定义切空间。而物理书采取最容易叙述的先用映射和莱布尼茨律之类的定义切空间然后再对偶定义余切空间。第一次学的时候我完全觉得这是数学人的一些毫无意义的黑话,也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我这学期读了otto的紧黎曼曲面,才知道这样做是有非常强的直观的,函数芽就像是泰勒展开的抽象黑化一样,在层上来说事情,抽象的告诉你余切空间这样的微分结构,也就是一点附近的结构如何精确且抽象的刻画。摆到层上说了之后就完全可以推广之类的了。不过感觉单纯微分几何也可以完全用物理书上的办法来讲,也是等价且严谨的。包括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是先抽象用函数芽讲了一遍然后用物理人的话讲了一遍并说明了等价性。所以这本书其实最令我映像深刻的地方就在这第一章。
另外就是这本书对于数学人来说应该比较浅,这本书讨论的东西很多,从微分流形到黎曼几何到古典微分几何的活动标架法再到复流形甚至是Finsler几何。这必然导致相关主题只是浅尝辄止,比如黎曼几何没有讲体积比较定理,弧长公式之类的,当年上课的时候老师后半学期就换了一本书来讲这些,不过当时和杜老师的场论讨论班冲突了我也没去。再到复几何讲的内容就更少,这部分其实是我需要的,我重看chern主要motivation就是最近学弦论的CY流形紧致化涉及到很多几何上的东西,而chern的复流形那一章基本就是讲完kahler流形的定义就结束了(虽然对于物理人来说也差不多,只要补一个CY流形第一chern类为0,也就是ricci平坦就好,而示性类这玩意儿chern是特意讲了的)。
总之这是我初看觉得不友好,但再细读一遍发现非常适合物理人学完GR后进阶微分几何用的教科书,虽然很老但经典永不过时。
2025-06-08
看完了龙与虎,女主傲娇属性确实很喜欢,明明是happy ending但看完之后又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这片子前面十五集我是真有点看不下去,因为觉得女主始终就喜欢男二却看不到在他身边一直陪伴付出的男一号,纯把男一当工具人(当然也帮忙男主追女二了)。对女主的感情转变这片子刻画的当然是非常好,可惜最后几集男主的感情转变感觉有些突兀。这片子在最后一集女主离开男主才达到了巅峰,我觉得离开男主才是对的,因为整部片子女二女三都对男主有好感但又主动让位帮助男主和女主在一起,其实想表现的就是大家一起在帮男主救赎女主。男女主家庭都有很大的矛盾,最后男主调和了家庭矛盾,女主在男主的感染下也选择直接面对。而且制作组也是有心的,最后还是安排了一个情节是男女主最终相见(不然可能公司全是刀片了)。
不过这片子也不够甜,如果纯纯想看发糖这部片显然是无法满足你,除了OVA前面五秒的镜头是婚后女主给男主做便当,剩下的其实没什么糖。动漫结局和小说类似,但我感觉动漫更好,编剧如果停留在女主和男主私奔,那这部片的定位就是小学初中生了。而让女主暂时离开男主,两人都变得更好,最终相见追逐幸福生活才是真结局。
2025-06-09
关于T对偶和D膜 考虑三维空间里面的D2膜,显然比如$xOy$平面就可以看作是一个D2膜。现在考虑把$y$方向紧致化,那么这个D2膜就是一个wrapped D2膜。考虑在$y$方向引入T对偶,那么首先这个理论会$A\leftrightarrow B$,其次紧致化的圆周以及理论的dilaton vev或者说耦合常数会变化。最重要的是T对偶会让$y$方向的Dirichlet条件变成Neumman条件,也就是说原先wrapped D2膜会变成对偶理论中的一个在$y$方向localized的一个unwrapped D1膜,而这也给出了D膜张力之间的递推关系:
\[2\pi R T_{\mathrm{D}p}= T_{\mathrm{D}p-1}\]wrapped到unwrapped这也很好从几何上想象,毕竟一个平面卷成一个圆柱之后就类似于一根弦了。
另外今天下午和晨哥出去逛了一整天,去江汉路的谷子店,我不懂这些二次元东西,但全是吧唧色纸之类比较便宜的,没有手办卖,有点失望,比去年在长春看到的差不少,而且长春那时候整栋楼里面全是cos。晚上就是瑞幸咖啡奇闻了,真的很难绷。
2025-06-10
今天应该是毕业前最后一次见杜老了,中午和黄晨,吴孔龙以及杜老师吃了个饭,杜老很忙我们就直接在办公室吃的外卖。这算是三代弟子齐聚一堂了,真好。下午就看了个攻壳机动队电影然后晚上和晨哥聊了聊,不学物理的一整天果然是快乐的,但学物理更加快乐(
坏消息是昨天晚上手机摔坏了,内屏出问题了,昨天只是出现一条亮线我以为可以继续撑到毕业,今天情况越来越差,花屏越来越严重,明天换个手机。
2025-06-11
本来打算今天下单,看国家补贴五百块,我还以为这东西是跟红包性质一样的无门槛实名之后就能领。还是被资本做局了,顶着屏闪加花屏加这几天出现一些意外收不到短信收不到微信消息的bug旧手机搞实名验证领国家补贴,结果到tm最后一步的时候显示“今日已领完,请明日再试”,看来只能明天十点起来试试能不能领到了,要是领不到我可真是被资本做了局!
2025-06-12
今天本来打算主要任务继续学弦论的,不过新手机到了(没抢到国补,估计是来晚了,早一俩月点击就送)。花了一整天把我安卓机上面的习惯转移到苹果机上。晚上太累,背了会日语单词睡觉了,明天起来一定继续开始学弦论,争取连着学一个星期,去BIMSA之前大致知道流紧致化在干嘛。另外我听说AdS弦最近很火,而实现AdS弦的紧化是必须要有非平凡的Flux的,所以或许我在看完这部分之后可以直接去看AdS弦。
2025-06-15
昨天把obsidian坚果云同步设置好了,今天终于把武大邮箱iOS端折腾好了,其实就是密码要设置成生成的应用密码,而不是登録密码。mud武大帮助中心上面也没写明白,问了信息中心周末没回信,还好自己折腾出来了。
顺带一提,前几天和杜老师吃饭的时候提过一嘴弦论教材的问题。论可读性而言polchinski的第一卷当然是最好的。可惜Polchinski第一卷只涉及到玻色弦(虽然就弦振幅来说第一卷加上一些超弦方面的补充也就够了,我当时写毕业论文其实也就是懂点bosonic string,RNS超弦是看BBS和oliver讲义学的)。可读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足够细致,不忽略技术细节,这样读者在读书的时候才能尽可能的跟着推导,从而有学到东西了的满足感。我认为Polchinski第一卷之后很好的材料是Blumenhagen的书,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零零碎碎看过一点,推导比Polchinski还细致。但是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最多也就讲到超振幅计算,弦对偶弦紧化之类的就过了些名词。不过看完blumenhagen之后肯定对超弦计算的技术细节有个大致的掌握(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后一定要细细学一遍这本书)。
话再说回来,我当时看完Polchinski第一卷之后选择的材料是BBS,这本书风格非常明显,与大多学校的弦论教学也类似。并不关注任何的计算技术细节,尤其是弦对偶弦紧化,你看了之后虽然会觉得自己知道了弦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时候也仅限于“知道”。书里尤其到后面很多公式都是直接告诉你,而不是教你如何去推导。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就很艰深,也还没研究透彻,所以本身就有很高的学习壁垒。希望今年下半年我开始看Polchinski第二卷或者blumenhagen之后能对超弦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单纯论知识的深度来说BBS包括了很多最新的发展,但就读起来的顺畅程度远不如Polchinski,或许也是因为如果写的更加细致一点书会变成上千页吧。
2025-06-17
世界未解之谜,BBS p500 M理论在CY4-fold上面的K-K reduction得到的Moduli Potential怎么得来的?
\[V(T,K)=\frac{1}{4\mathcal{V}^3}\left(\int_M F\wedge\star F-\frac16 T_{M2}\chi\right)\]书上直接把这个当习题了,我微分几何计算还是太差了,感觉无从下手,这本书习题都太他妈难顶了,只能看看答案怎么推的感受一下,结果答案上也没写这一题。。。
2025-06-18
骚年,你是否觉得BBS $\S 10.4$ 很难读,那么你可能需要这篇文章:
Strominger, A. (1986). Superstrings with torsion. Nuclear Physics B, 274(2), 253–284. doi:10.1016/0550-3213(86)90286-5
这篇文章稍微补充了那么一丢丢计算过程,当然还是有一些跳步。
其实核心就是在分析有NS流几何会变得咋样,就是在解经典运动方程和SUSY未破缺要求的killing方程找consist的经典背景,其实和CY紧化做的事情一样的。注意杂交弦只有NS流$H_3=dB$,以及规范场$F_2$(这里又不得不提typeII是闭弦理论是没有规范场的(除非人为通过D膜引入)和Het Sting一样有规范场的是type I弦,这是由orbifold上的twistor sector带来的,物理直观就是orbifold投影的时候一段开弦在orbifold的意义下可以看作是闭弦,然后type IIB的orbifold投影得到的type I弦就会有类似开弦的额外的谱,也就是会出现规范场,然后从有效场论上看消去gauge anomalous必须要求规范群是$SO(32)$或者$E_8\times E_8$,但是type I作为非定向弦从chan-paton因子只能给出$SO(32)$,Het弦倒倒是能从fermion construction直接看出$SO(32)$对称性,如果选取不同的边界条件,P or AP在保证幺正的前提下可以破缺到$SO(16)\times SO(16)$对称性,然后根据一圈模不变性一样导出的GSO投影会发现对称性被提升为$E8\times E8$,当然这一对称性作为$M$理论弱耦合极限是非常明显地,从弦对偶角度看就是加了两个end of world brane,每个brane带$E_8$荷。mud我不知不觉括号里面怎么写了这么多东西,不过这部分只是听着很玄乎,计算细节BBS也没有细说,让我具体算我还是一头雾水😵💫),并没有type IIB那样的R-R流,所以杂交弦也就谈F1和NS5膜。
6月22日至6月28日在北京参加String-Math 2025
2025-06-22
今天正式离开武大了,感慨万千。本来我对毕业其实是没什么感觉的,可能是因为大学四年一直在拼命学习,本科阶段没有给我留存多少深刻的记忆。知道前天原强基班同学一起吃饭唱歌,我才感觉到,唉,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可能今后都难以见到一面了。昨天收拾东西,特别是我本科的部分草稿纸也堆积成山,我一张张翻过去看有没有一些有用的票据之类,无意间这些草稿纸让我回想起了大学四年的那些重要但已被我埋藏于心的回忆,从刚入大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制备硫酸铜再到和同学们一起拍摄思修搞笑视频,近一点到考东大时的试卷,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给我的美好回忆,可我脑袋里面感受到的大部分还都只是物理知识罢了。
今天早上舍友送我一直送到东门看着我坐车离开,没想到他真的设了六点钟的闹钟起来。我和他在大一有不少矛盾,不过到毕业了,同学之间的隔阂也都解开了,临走前他送了我Landau的《统计物理I》,我告诉他Landau的《统计物理II》写的非常好,做凝聚态一定要看,并在上面签了名(话说签名的时候我忘记了“赠”怎么写)。早上六点鱼哥绝对是起不来的,我收拾东西大概到七点出宿舍门,敲了以下鱼哥的宿舍门,没回应,但也正常,谁七点能起来。待我走到楼梯口,回头一看,发现鱼哥穿着裤衩就出来和我说再见了。昨天晚上应该是和鱼哥一起最后看电影,我忘记我怎么和他熟络起来了,我记得大一和他并不太熟悉,我只记得大二暑假我留校一段时间,他也回去很晚,然后有一天到他宿舍串门,看他在放电影《山中奇人》,我无聊也就拿了个凳子坐着一起看,边看边搞笑点评。后来直到大四,每学期虽然很忙,但也要一起看两三次电影。
昨天晚上和在宿舍的同学都一一道了别,我很清楚虽然我以后会回武大看杜老师,我们大部分同学肯定还有机会见面,但是如此紧密的原强基班互为邻居的十几个人再想一同聚在一起回味青春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大学四年习以为常的关系,到了大四突然被打破,或许这就是分别的感觉,一种周遭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反差感。
再说说今天吧,雁栖湖这地方实在是太偏了,我从武汉->北京西->北京朝阳->北京怀柔南->雁栖湖,足足从早上九点半搞到晚上五点半才安顿好。虽然会议从前期组织上看起来比较差,但希望后面的五天也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回忆吧!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今天晚上更新了四张毕业图片在博客里面,本来想更更多,但肚子太饿了撑不住。另外我发现似乎博客的封面图片用手机看没有拉伸,效果更好(电脑的排版太丑了,不过我最近也不想折腾这个),不过就公式而言电脑的支持似乎还是更好。
期望能在暑假学习Yamazaki搞一个book页面专门放我看过的一些书。不过这工程量应该很大,读书笔记才是更要紧的,所以我先说在这,很有可能鸽下去。(比如拓扑序第三篇讲义我就鸽着鸽着不打算写了。。。。毕竟以后也不打算做这个。。。学这个纯粹就是想玩玩。。。而且这玩意儿我忘得也挺快的。。。范畴论。。。你懂的。。。一个月不用就会生疏。。。)
2025-06-23
今天是string-math第一天,和berkovits合影并且当面感谢,感觉因为英语口语不行所以看见外国人说话还是挺紧张。另外还认识了yuji那里的masaki学长
今天报告没听太懂后面倒是和别人讨论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弦的定向性和worldsheet的定向性到底是什么关系?首先弦的不可定向说的是由于他带一个$\Omega$对称性所以开弦端点不可区分,但是这只是说传播的过程中开弦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交换端点,但是这只是可以,他完全也可以不交换,所以不可定向弦的世界面可定向也可以是不可定向,而定向弦的世界面只能是可定向的。
2025-06-24
今天依然是云里雾里的一天,不过经过昨天的math之后今天终于有了更多physics。比如类似Rindler时空量子场论里面的有限温度场论,弦论也同样考虑这种情况。在string里面用Gupta方法加上世界面能动张量约束的时候是采取right constrain,比如:
\[L\ket{\psi}=0\]但是实际上这个条件很强,可以退化到sandwich条件:
\[\bra{\phi}L\ket{\psi}=0\]论文2505.01540就考虑了这种情况,在光锥量子化情况下得到了比right constrain更多的谱,而保留time和space parity的正是原先right constrain来的谱。而剩下的三个谱可以理解为rindler时空中另外事件视界外三个patch的谱,所以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有限温度弦论,理解弯曲时空中的弦论谱,不过我还没看过原始论文。
另外听得稍微懂一点的就是孔良老师的报告,讲的主要是拓扑序里面的体边对应,这很有意思,希望暑假结束前我能把本学期初就想要看掉的这部分内容看完。
2025-06-25
弦论里面我们知道计算弦振幅的时候需要顶角算符,而插入无积分(V)或者积分(U)顶角算符则取决于黎曼曲面上punch数目。在RNS超弦中,这可以解释为需要把bc鬼场background charge抵消掉,所以U和V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
\[V=cU\Leftrightarrow Q U=\partial V\]注意这个$\iff$,对RNS超弦是对的,但是对于pure spinor formalism,只对无质量和第一激发态证明了是对的,更高激发态顶角算符目前还不知道怎么写,实在是太复杂了。
另外下午终于听了一个比较物理的,Rajesh Gopakumar讲的,技术上没听太懂,但是至少知道原来学界还一直在尝试把Hooft提的Gauge/String duality给严格化。
2025-06-27
今天是string-math最后一天,poster section了解了一点BV振幅,大抵就是想从off-shell的作用量里面提取出symmetry的信息,方法是利用BV形式,参考文献见2302.09464和2312.13999。大致就是在原先的BV形式里面,经典主方程:
\[\{S_{\mathrm{cl}},S_{\mathrm{cl}}\}=0\]会直接得到量子主方程:
\[\frac12\{\mathcal{W},\mathcal{W}\}=i\hbar\Delta_0\mathcal{W}, \mathcal{A}=\int\mathcal{D}\Phi\mathrm{e}^{\frac{i}{\hbar}S_{\mathrm{cl}}}=\mathrm{e}^{\frac{i}{\hbar}\mathcal{W}}\]也就是说这玩意儿是trivial的,没啥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这俩篇文章意思说是通过在原先的振幅$\mathcal{A}$中加了一些跟对称性有关的项得到了所谓BV振幅$\tilde{\mathcal{A}}$。得到的新的量子主方程是non-trivial的:
\[\frac12\{\widetilde{\mathcal{W}},\widetilde{\mathcal{W}}\}=i\hbar\Delta_0\widetilde{\mathcal{W}}\]所以对称性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比振幅更多的信息,而BV振幅能回到原先的振幅,这样在比振幅更广的意义下,对称性就体现在(BV)振幅里面了。
今天晚上还有惊喜,没想到Ooguri真的把和我的合照发到推特上了,还在演讲的时候给大家展示了,今后要更努力学习,弦论的未来永远在年轻一代手中!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年6月の手帳